2015-07-05

[碎唸] 關於出走、放下、也許還有尋找自我 - 電影《Hector and the Search for Happiness》













"你是不是過得很不開心啊?"

一位即將出國打工旅遊的朋友不久前一起聊天時忽然這樣問起



==


有多少忙碌的現代人們覺得自己是不快樂的?最近看了《尋找快樂的15種方法》這部電影後又開始思考著,當每天被數不清的工作與現實壓力逼迫著往前走的同時,有多少人還能惦記著那些最原始最單純讓自己感到幸福的根本?


(下面有一些電影雷)


電影描述的其實很簡單:一位發現自己無法再幫助病患的心理醫師,在放下一切踏上旅程,繞了世界一圈後,發現真正的快樂其實在於誠實面對自己、在於一直在身邊那個最珍惜的人。一開始電影結束時其實忍不住覺得"啊......你這樣繞了一整圈就只是把錢噴掉然後在過程中記下了一些膚淺的心得而已不是嗎?"(在這裡就忍不住想要抱怨一下中文片名的翻譯,特別把"15種方法"提出來其實不太必要,那個真的不太是重點啊Orz)


"真正的幸福其實我們早就都握在手上了、而且往往都在那些我們每日經歷的枝微末節裡、在於我們和最珍惜的人們之間的連結。"我相信這是電影的最終想傳達的,畢竟大多數的人,即使放下了現有的一切出走,最終還是必須要回到原本的環境繼續為了填飽肚子努力生活。只是反過來問:如果沒有這樣子的一趟旅程帶來的那些震撼與刺激,一般人是不是真的很難從已經習慣的平淡日常中發現什麼了呢?


關於壯遊帶來的改變與收穫,有很多的書與電影都探討過,自己最喜歡的就屬謝哲青所寫的《走在夢想的路上》這本了。


每個人都有機會陷入迷惘,直覺的反應也常常都是嚮往能夠經歷一趟像電影中所經歷到的旅程,並且在繞了一圈回到原點後,就能夠找到那個徹底改變自己人生的方法。


只是其實,大部分的人大概都會遇到和謝哲青一樣的狀況,在一趟旅程的結束的當下,可能只會是更加迷惘而已。如果出走只是為了要逃避現狀,可能旅途帶回來的不是幸福、而會是更多的煩惱與痛苦。如果電影的最後不是克拉拉那通正好趕上的電話,主角就算再寫出個一百條快樂方法,他的人生也許還是會繼續的渾渾噩噩下去。


We shouldn't be concerned with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
but with the happiness of pursuit.


反覆咀嚼後覺得這是電影裡最讓我喜歡的一句台詞,有時候總覺得在做一件事的時候目的性太強、太急於想要達到目的,反而就會讓"做這件事"的過程顯得沒有意義了。


下面是謝哲青在書本的最後寫下的一段話、讓我在闔起書本後仍感覺頭皮發麻,感動得亂七八糟的一段話。


  有一句話讓我覺得很受用──年輕時做的任何決定,都是讓你的人生慢慢就定位,我們都在一點一滴形塑自己的未來。
  我走過很長一段,自我定位曖昧不清的迷惘,每個人手上都像是捏著一塊上天給予的黏土,不知道該捏成什麼、加進什麼,只能自己一點、一滴地取捨。我們的人生都在摸索,我做過很多事、犯過很多錯,讓自己懊悔,也曾讓身邊的人流下傷心的眼淚。但因為世界對我的寬容,讓我能夠帶著過往的每一個自己、每一個經歷,一層一層的蛻變,往前,走向我所期待的未來。
  我相信,你也可以。





一直覺得,其實人生都是一個階段一個階段,可能當下,我們不一定看得見那些事發生在我們身上到底是有什麼意義;只是啊,路不會白走的,所經歷過的一切其實都是自己一輩子的寶藏,而且是丟也丟不掉的。


回到最開始被朋友問到的那個問題,其實也剛好趁著這篇文章提醒自己永遠都別忘記當下的回應:


如果現在所經歷的一切都是必需,那麼也許就沒有所謂的開不開心的問題,當我好好的去面對這一切、在這條路上的每一步都抱著讓自己不後悔的心情去走,我相信有一天回頭看時,也會被自己感動得亂七八糟。


至少,現在的我會要自己這麼相信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