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05

[看戲] 台南人劇團《Q&A 二部曲》


圖片來源:台南人劇團




製作人|李維睦、呂柏伸 
藝術總監|呂柏伸、蔡柏璋 
編劇|蔡柏璋 
導演|呂柏伸 
演員|蔡柏璋、李劭婕、黃迪揚、徐堰鈴、朱宏章、高若珊、趙逸嵐、
   Raphael Käding、Shai Tamir、張博翔、初柏漢 等 

舞台設計|李柏霖 
燈光設計|魏立婷 
服裝設計|李育昇 
影像設計|王奕盛 
音樂設計|柯智豪 
動作設計|董怡芬 
英語指導|James Reynolds
語指導|王蘊芝 







  「人生是一連串的問與答,你可以問得漂亮,但你有種誠實回答嗎?」

  沒想到一等就是等了四年的Q&A二部曲,感謝公視與台南人劇團在二部曲上演的前夕重播了首部曲,讓人有機會稍稍回憶這段故事。台北場首演後PTT上出現了幾篇考碑文,犯賤的偷看了之後其實有點擔心,且已做好了被雷爆的的心理準備進場;不知道是到台南場有做過修正、還是純粹個人喜好的問題,其實整場看完之後,感覺沒有如網路上講述的那般嚴重,甚至我自己跟同行的朋友都還滿喜歡這次的二部曲的,當然,也可能是因為我終究是個看熱鬧的觀眾罷了=P

  首先一定要提的:從安平小鎮、春天戲水三部曲、到這次的Q&A二部曲,李柏霖的舞台設計真的太太太太太過強大了!利用類似貨櫃窗格的概念(原諒我無法用更精確的文字形容),將舞台從二維變成三維,可以是一個整體,也可以切分成多個小舞台,每一次換場都是一次驚艷。(雖然我一直好害怕他們從上面掉下來阿)

  網路上看到最多人抱怨的是劇本零碎的問題,這次的二部曲看完後會讓人覺得並沒有所謂的主線,而是多條線很平均的穿插進行著;這似乎是在系列作品中,卡在中間那集最容易遇到的困境,當首部曲有個氣勢磅礡的開頭後,必須在第二部花很多心力鋪陳,才能在最後一部收尾時收得圓滿。K24雖然多達六集,但上演的時候是六集都會在同一檔演出,觀眾最多花個兩三個禮拜就可以從頭到尾觀看完;Q&A不吃香的一點就在於它光是第二部就等了四年(而且現在還不知道第三部還要等幾年XD),導致多數人、還有劇團自己在宣傳時,會傾向於把這次的二部曲當作獨立作品來看待、甚至有些人根本不知道前面其實還有個首部曲。在這樣的狀況下,一個劇本鋪了一堆梗卻什麼都沒解決、甚至結束的超級突然,會引來批評好像也是無可避免的。

  二部曲的主軸是"追憶"。劉憶前往柏林,想知道自己究竟發生過什麼;同時傅嚴歆飛到倫敦找尋嚴和、間接的帶出嚴和與蕭伶的往事。

  柏林到底發生了什麼,其實劇本並沒有花非常多篇幅與力道在這點上,劉憶在劇中甚至說自己似乎已經不想再去挖掘那些過去了;我想這應該是劇組決定直接在節目單上表明Stefan已經自殺、卻沒有在劇本上演出來的原因:當劉憶決定放棄追尋、轉而前往倫敦找尋傅嚴歆之時,在柏林的那段比絕望還絕望的三角關係是怎麼收場的,其實已經不再那麼重要;觀眾明白來由、有足夠資訊腦補結局,想一想其實這樣交代也不淪於含糊帶過了,不是嗎?

"人世間最痛苦的,不是生離死別,而是遺忘。"  ──────── 蕭伶 《Q&A 二部曲》

  只是對劉憶來說,因為車禍而失憶,也許是種解脫。

  不知為何我覺得,由傅嚴歆帶出嚴和蕭伶這條線,比較應該作為二部曲的主打;劇本的上下半場都是由王魁負桂英收尾,更讓人覺得編劇是想要把焦點放在這兩人身上。有不少人覺得下半場尾聲,劉憶又在地鐵上遇見阿茲海默症的嚴和、被記憶中的旋律帶出幻想中的蕭伶、進而展開很精彩的對手戲這一段顯得牽強甚至不合理;當下其實也看得一頭霧水,離開劇場後我開始反覆思考這段的用意,如果終究無法替它歸納出一個合情合理的情境,不如就允許一點超現實的表現法吧(對不起我是門外漢我不知道該怎麼用專業術語描述它XDD)。

  藉由聲音與旋律追尋記憶一直是Q&A的重點之一,我覺得這一段同時是劉憶與嚴和兩人記憶片段的表示;個人猜想的一種可能劉憶在地鐵上放起收音機的瞬間,他想起過去初遇嚴和的記憶、並且和在首部曲中嚴歆告訴過他有關奶奶的故事串連了起來,所以最後才會有那一句"你的東西修好了"的台詞出現。而嚴和方面,暫且不管他是不是真的自己逃出療養院跑來搭地鐵,當他聽見收音機裡傳出了蕭伶的唱腔之時,是不是真的在他腦海裡浮現了昔日的蕭伶甚至於跟他對話,可能這只是個編劇要把兩老這線收尾給觀眾看的手段、也可能真的是蕭和腦海裡的想像。總之不管到三部曲時還會不會有嚴和的戲份,我覺得這一線在二部曲已經做了一個還算完整的收尾了。

  個人覺得比較可惜的是嚴馥嫻這個角色,大概是2010年首部曲中,黃怡琳版本的嚴馥嫻太深植人心了,這次無法從高若珊飾演的嚴馥嫻身上看到那風情萬種卻時而強勢、時而小女人的情婦身影讓我有點小失望呢,但是絕對沒有要批評演員的意思,因為同樣狀況也發生在11年與13年的re/turn白若唯母親的角色上,只能說黃怡琳帶來的氣場真的讓人太難忘了(笑)。

  舞台劇有趣的地方就在於,不同觀眾對於同一場戲的意境解釋,是可以添加很多想像的,前面提及的都只是我個人看法,雖然這次的二部曲看似沒有特別突出的重點與亮點,卻很平順的把幾個主角的資訊都傳達出來了,如果把它當作獨立作品來看,確實有一些缺陷,但若作為一個承接用的續集來看,我是接受這樣的內容了XD。

  其實連當初看完首部曲後,我也無法講出一個看完戲的核心心得;這次的二部曲就更讓人覺得虛無飄渺了XD。也許要等到最後三部曲完結時把整個貫通起來那個意義才會浮出來?二部曲後半段其實隱約感覺到編劇想要把"家"的概念帶出來了,所以嚴馥嫻接受了傅嚴歆、劉憶決定前往倫敦面對傅嚴歆、以及肚裡的孩子。如果我是編劇的話,我會選擇將劉憶過去那些亂七八糟有關情慾部分、以及眾人的追憶相關都在二部曲終結,將三部曲拉回現在、拉回劉家與嚴家,給這些主角們一個圓滿的結局。蔡柏自己在節目單上提到,過去的作品有些看似喜劇,其實都是悲劇收尾,"孤單"兩個字,似乎始終離不開他筆下的人物;這讓我不免有些期待:不如就突破一次,讓Q&A裡的這些人物脫離孤單吧!但是想歸想,讓人猜得到編劇走向的蔡柏就不是蔡柏了XD

  第一次與台南人劇團相遇,就是2010年的Q&A首部曲。
  其實那不是個很好的看戲經驗,城市舞台一樓的觀眾席對我這種矮子太不友善,導致我整場必須在人頭夾縫中求生存,更慘的是看完戲的隔天我就遭遇到分手了XDD那之後其實很長一段時間陷入了與自己的Q&A,一年後遇見了re/turn甚至幫我終於脫離了那段黑暗期,"謝謝你/妳陪著我一起長大。"蔡柏在節目單上如此寫道,也許我才要說,謝謝台南人劇團陪我長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